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3 月 27 日至 28 日,国际学院领导及相关系室负责人积极投身 “访企拓岗促就业” 专项行动,国际学院副院长、俄语系主任冯柱,党总支副书记张北乔,日语系主任董林,辅导员彭娇一行先后奔赴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鹏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青科教育集团,就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等关键议题与企业展开深入交流。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在与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座谈会上,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自身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业务布局与行业优势,并表示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多语言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冯柱副院长介绍了国际学院在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与成果,张北乔副书记就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情况进行阐述,董林主任与企业就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就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达成初步共识,期望通过将企业项目引入校园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便能接触行业前沿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拓展境外就业渠道,构建服务保障体系
于青岛鹏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分享了在国际劳务合作、境外就业服务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出与学院在日语、俄语等专业人才输出上的合作意向。董林主任表示,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境外就业指导方案,通过语言强化培训、跨文化适应力培养等举措,为学生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帮助其顺利实现境外就业。双方初步达成“2+1+1日语IT项目化教学合作模式”(即2年日语学习+1年海外实习+1年IT实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教融合路径
面对青科教育集团,学院代表与企业就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青科教育集团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为国际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冯柱副院长与企业方交流了俄语、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衔接问题,达成了秋季学期接受20名俄语、日语专业学生集体实习合作意向。张北乔副书记介绍了国际学院在学生就业服务、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并指出:“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共同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教融合路径
此次 “访企拓岗促就业” 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为国际学院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稳固的沟通桥梁,为后续深入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建设实习就业基地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初审:彭 娇
复审:张春鹏
终审:白士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