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闻| 打通“绿色通道”的最后一公里——长春人文学院圆女孩大学梦

集全系宠爱于一身是什么体验?

 

2021年9月,18岁的吉林省公主岭市女孩王一涵因患有肌营养不良,肢体残疾二级,不能独立行走,大家的爱让她圆了大学梦。

 

300米,是王一涵住宿的专家公寓到上课教室的距离。对于因患疾病而丧失行走能力的她来说,曾经是“天路”。

 

自入学以来,在学校董事长穆树源、副校长刘涛、学生处处长郭成以及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白士彦、党总支书记赵昕明等领导的关怀下,高耸的教学楼为她专设了电梯,住宿的公寓加紧建设无障碍通行口,董事长多次过问,亲自批示,更是承诺每年为其提供学费资助并减免住宿费用。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白士彦副院长、赵昕明书记与专业课老师们多次探访,积极与学校教务处协调,为王一涵调整课程,关注女孩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状况。同学们积极踊跃,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轮流成为她的“有力臂膀”。

 

 

当高楼不再难攀,当“天路”变成了“坦途”。原本灰暗的求学路冒出了株株新绿,一份份沉甸甸的爱与关怀打通了女孩儿求学的“绿色通道”。

“你们把最难的都做了,我的女儿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学生家长说。

中秋佳节前夕,为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王一涵把自己写的“厚德载物”书法作品亲手敬赠给穆树源董事长,并祝董事长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见到王一涵需要坐轮椅,行动不便。她所在的英语专业2021级的男生们组成志愿团队,轮流值班每天接送她上课放学。

 

一名男同学说,刚开始班级里男生们每3人一组帮助王一涵进出教室。后来整个年级的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值班的人如果临时有事也会有其他同学自觉补上。

院校领导和老师同学们对王一涵的关爱温暖了很多人,大家纷纷点赞。



这是最温暖的领导和老师,
这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谊,
这是最好的中国青年的模样。
对残障学生的关爱,体现了学校对学子的人文关怀,就像朵朵晶莹的浪花,悄然汇入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进步的壮阔海洋。

 

 

(供稿单位: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撰稿人:张帅 审稿人:赵昕明)

 

近期文章

2018-10-25T03:03:19+00:00
Translate ?